在万宁寻找大海(组图)

移动版  2016-05-03 02:40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金色渔港。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金色渔港。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金色渔港。

copyright dedecms

大洲岛渔娘。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大洲岛渔娘。 copyright dedecms

海南万宁国际冲浪节冲浪精英邀请赛上冲浪赛手雄姿。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海南万宁国际冲浪节冲浪精英邀请赛上冲浪赛手雄姿。

  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劈波斩浪、龙舟竞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劈波斩浪、龙舟竞发。

  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多彩多情·万福万宁

  日月辉映、山海交融的万宁,境内109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山钦湾、山根湾、大花角、春园湾、乌场保定湾、新潭湾、南燕湾、石梅湾、日月湾等10多个风景秀丽的优质海湾,镶嵌着大洲岛、白鞍岛、甘蔗岛、洲仔岛、加井岛、神州半岛、英豪半岛等7个风光旖旎的岛屿和半岛,还有2个独特的内海。

  静观沧海,畅怀千古潮汐;旭日涌现,坐视万船飞渡;明月照临,依旧淡泊恬静。有人说,海是位得道者,大智若愚而心怀大志,深邃博大而复归沉默静宁。

  日月辉映、山海交融的万宁,境内109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山钦湾、山根湾、大花角、春园湾、乌场保定湾、新潭湾、南燕湾、石梅湾、日月湾等10多个风景秀丽的优质海湾,镶嵌着大洲岛、白鞍岛、甘蔗岛、洲仔岛、加井岛、神州半岛、英豪半岛等7个风光旖旎的岛屿和半岛,还有2个独特的内海。

  如同辽阔苍茫的土地,大海也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于是,在它的身边,人们被哺育滋养,得之点化。去万宁吧,和着涛声,踏着海浪,去寻觅那原始的、温柔的、激昂的大海,触摸它所孕育的海岸文化。 本文来自织梦

  海边的渔樵耕读

  当我在万宁市和乐镇港北港寻觅那个汹涌澎湃的大海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非是人们常常说的宽阔无垠。熙熙攘攘的鱼摊小贩和来往穿梭的渡船,令千百年的时光驻足在我和大海之间,在不经意间向我打开了它那最温柔的怀抱。

  港北是万宁和乐镇一个濒临南海与万宁小海的地方,虽然早在2002年就并入了万宁和乐镇行政区划,但人们口口相传,还是习惯性地叫做港北。现在人们口中说的港北一般是指港上、港下两个自然村及港北港这块地方。

  在港北的马路边,随意搭乘的架子和网面,晾晒着鱿鱼和剖开的各色海鱼,经过太阳和海风的洗礼,它们的表面凝结出细小的白色盐粒。“鱼煎一下,配稀饭最好吃啦!”戴着竹斗笠的热情大姐,总会这样推荐祖祖辈辈们的一贯吃法。抬眼望去,港口里大大小小的渔船整齐排列,鳞次栉比。鲜艳的红旗飘扬在每条船的船头,在海风吹拂下更加飒爽,和着驾驶室上贴着的祈福对联,也能读出渔家人的不易。

  人们都说,港北是上天偏爱的地方,是万宁唯一的天然避风良港,又因海南省最大的潟湖——小海,造就了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合物种的栖息生长。在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一艘船,或出海打鱼、或来回渔排的交通工具。渔民们一般是傍晚出海,早晨归航,靠海吃海,过着典型的渔民生活。每当夜幕降临,港内港外,渔火通明,如同星光闪闪发亮。 copyright dedecms

  渔家出海,只是驾着一只小渔船,在近海拉网捕鱼。即便风浪不大,但在漆黑的海面上,小船宛如一片树叶,大海的任何一点波动,都能让这只小船起落摇晃。而船工们却从容自信,有条不紊,只用鱼框、渔网和竹杆,就能捕上不少海货。港北码头就是渔市,一年四季渔市不断,海鲜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每天清晨,出海捕鱼归来的船只刚一靠岸,商贩们就开始“争抢”,最畅销的当属马鲛鱼。据有经验的渔民说,港北马鲛鱼冬至前后半个月时间内的最为鲜嫩美味。

  大小渔船穿梭往返在海面上,岸边的渔民正在杀鱼晒鱼,网箱养鱼区渔民正在投饲料喂鱼……港北港内一片繁忙。伴随着“突突突”的发动机声,渡船也在轻雾中慢慢变得清晰。渡船主要来往于港口对面的盐墩村。10平方米不到的渡船上,挤着赶集的村民,他们买卖的农具、家禽、家电、肥料、大米、日用品等混杂在船板上。以前,渡口的船更为简陋,小小舢板船没有发动机,只能摇橹。

  渔船,担负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计;渡口,执掌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出行;而大海,也承载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海湾的百舸争流

  大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词语。似乎一说到大海,天然地就让人联想起无垠、粗犷与变幻莫测,与之相伴的,还有一股未知的力量。但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看到船桨翻飞的龙舟竞发、渔家汉子的挥汗如雨,岸上女人的古今呐喊,我才明白,对大海的敬畏,早已根植在人们心中。 本文来自织梦

  从万宁东山岭东瞰,有一海滨澙湖,宛若一面明镜,镶嵌在南海沿岸海滨,人称“中国第一大澙湖”,这就是万宁小海。为了祭海神,祈求海龙王赐予捕捞好收成,并庇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自宋朝开始,澳门赌场,万宁小海周边的村庄就保留着每年赛龙舟的传统。据万宁县志记载,每年端午节,港北沿海的渔家儿女于初四破晓前便宰鸡杀鹅、包粽子,酒足饭饱后,身着节日盛装组队赛龙舟,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在广阔的海面上,红龙绿龙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志竞渡。港北赛龙舟自宋朝开始,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

  港北,不仅有深厚的龙文化积淀,还有着优良的海港资源。作为海南最大的内海澙湖,港北港航道最长达到1000多米,水深3米到5米之间,而且3月至6月期间,气候适宜,港北港内的风力不大,内海向外海的水流量比较缓慢,是一处难得的赛龙舟的天然良港,也是中华龙舟大赛中唯一在海上比赛的赛站。

  自2012年起,这里龙舟竞发、船桨翻飞,这里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港北港几里长滩,欢声沸腾。参加2015年比赛的万宁和乐渔民龙舟队是由27名渔民小伙组成的,23岁的林树军是队里最小一名队员,他每次起鱼能起200斤、出海捕鱼能持续2个多小时拉4000多米长的渔网。从小,他就和村里的老老少少在端午节那天,跑到港北港小海观看村里群众自发组织的赛龙舟,为龙舟队呐喊助威,看着龙舟在海道上激烈竞逐,心里特想也助把力,如今,他也圆梦成为一名龙舟手。
本文来自织梦


  “早晨吃碗后安粉,训练更带劲!”在林树军看来,就着和乐粽子,吃完一大碗后安粉,胃里结结实实地热乎起来,像是完成了抵御高强度训练的心理武装。

  海上的浪尖芭蕾

  冲浪,是一个充满了未知的过程,稍不注意,就会被海浪掀翻。直到冲浪者仰起头,越过刚刚飞舞的浪尖,脸上浮出一丝骄傲的笑,我才从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回过神来:当孤身一人带着一块板奔向冲浪征程,唯有超越自我的毅力支撑。

  波涛阵阵,海浪翻滚。在这片蔚蓝中,许多勇敢的身影甩开一切,冲向大海,追逐着海浪的节奏,迎浪起舞,自由如风。在万宁日月湾,黄头发蓝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英文普通话海南话,奇妙而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这些为日月湾、为冲浪而停留的人们说,他们爱的是简单自由和纯粹——一片海,一块板,一种生活。

  在日月湾的海边,有年近50、曾经当过飞行员、高级调酒师,曾经在大城市拿着高薪的法国人Chrisrophe,中文名叫“豆腐”。而现在,他是国内首支少年冲浪先锋队的教练,扎根在了日月湾。经过两年多的培训,冲浪先锋队这群十几岁的孩子冲浪水平进步飞快,已经在今年的万宁冲浪公开赛上集体亮相,傲立潮头,踏浪而行,这让“豆腐”觉得十分满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这里,每个周末和假期都会聚集着一群年轻人。他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他们说,冲浪是一种享受,在与自然的合作中,让自己回归天性。来自上海的周立是位70后,原本工作忙碌而身体亚健康的他面朝大海,脸上的笑容满足而从容。“站立在浪板上感受飞翔般的速度与刺激,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在他看来,冲浪这项运动和冲浪所带来的生活,是种享受:有时夜晚的月亮非常皎洁,几乎能够照亮整个海面,人们便喝着啤酒,抱着冲浪板与海浪共舞,这种与自然充分融合的朴素生活,就像是回归了天性。

  挑战自我、享受生活,由二者组成的冲浪文化也吸引着冲浪摄影师良少。良少长居深圳,冬天便过来日月湾练习冲浪和摄影。他的浪人生活过得很简单,拍摄、冲浪、打渔、剪片。在日月湾的日子里,总是看到他大清早赶去拍日出,赶去村里拍椰子包出锅,在天黑的时候拍摄日月湾的星星,在每一个空隙的时候写脚本,也有在浪非常好的时候忍住浪的诱惑,在岸上给大家拍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5639-1.html



相关文章